发布日期:2025-02-18 15:03 点击次数:17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新近出版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问答》(以下简称《问答》)一书,聚焦理论热点难点,回应社会关注关切,把讲理论、讲实践、讲故事结合起来,全面系统、深入浅出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我们要以《问答》出版为契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引向深入,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增强深学笃行思想自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被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问答》内容通俗易懂、形式新颖活泼,注重以小切口讲述大道理,用生动实践展现这一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增强了我们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想自觉。
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和本质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进程不断加快,能否抢抓绿色转型的历史机遇,关乎中国式现代化成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系统阐释和科学谋划。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并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新时代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我国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提供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居全球第一位,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这充分证明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真理伟力和实践伟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要在感悟思想伟力中,不断增进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学深悟透理论精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既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总集成,也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针、总依据和总要求。《问答》既立足理论又观照实践,既有宏大视野叙事又有微观生动案例,既注重讲清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又注重阐释其精神实质、科学体系,对学深悟透这一重要思想的理论精髓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学深悟透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些论断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等根本问题,深刻阐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我们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态环境的新期待,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美丽中国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改善和根本好转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学深悟透思想理论的核心要义。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以及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和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未来,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内与国际等关系,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主题,这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在生态文明领域的具体体现。我们要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学深悟透系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掌握其主要内容,又要整体把握其科学体系,还要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问答》围绕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历史依据、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宗旨要求、战略路径、系统观念、制度保障、社会力量、全球倡议等方面设置问题,全面展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逻辑严密、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也是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我们要不断深化对其主要内容的认识,还要深刻认识其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思想体系。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四个重大转变”“五个重大关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等。我们要全面系统学、联系实际学,更要及时跟进学。此外,还要深化对其道理学理哲理的理解把握,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用好强大思想武器
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问答》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既讲为什么、是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我们要用好《问答》等读物,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同新时代新征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以学促干,切实把蕴含其中的真理力量转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坚持问题导向。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形势看,成效不够稳固、改善难度加大仍是突出挑战;从经济社会发展看,产业结构偏重、内生动力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从全球环境治理看,绿色低碳竞争、气候治理谈判仍是博弈焦点。我们要聚焦美丽中国建设,自觉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找思路、找方法、找举措,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科学研判分析所在地区、领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与问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精准、科学、依法施策。
坚持系统观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运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既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也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掌握好节奏和力度,把握好时度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
坚持守正创新。创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品格,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两个结合”,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既抓好已有改革举措的落实,又以创新思维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让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同时,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作为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协同推进数智化和绿色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在创新中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良性互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胡军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配资平台口碑排行